晉,是山西的簡稱。最早的“晉”字出現(xiàn)在青銅器銘文中,形如兩只弓箭追逐著太陽,有積極向上的意味。
進入山西博物院主館序廳,迎面就是高大的“晉字碑”,碑版從春秋銅器、侯馬盟書等歷代書貼中選出60個不同形體的“晉”字,參差錯落排列,組合成一幅碩大的文字碑形墻,鮮明突顯山西的“晉”文化在華夏文明中的獨特地位。
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陳列即以“晉魂”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yè)、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xiāng)、天下晉商7個歷史文化專題和土木華章、玉韞華夏、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5個藝術專題構成。展陳面積約1萬平方米,匯集珍貴文物4400件,展覽主題循歷史脈絡、聚文明亮點,將中華五千年文明發(fā)展進程中山西的獨特貢獻作了精彩詮釋。
陶寺龍盤與青銅華彩——文明溯源
“文明搖籃”展陳從243萬年前西侯度人工打制石器說起。汾河、桑干、沁河流域和太行西麓洞穴內(nèi),原始人類生息繁衍,留下冠絕全國的舊石器文化遺存。30萬年前,丁村(位于今臨汾襄汾)人已開始漁獵。距今1萬年前后,先民進入新石器時代。6000年前的廟底溝彩陶罐,1989年出土于芮城,屬于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典型遺物,是博物院收藏時間最早的一件“鎮(zhèn)館之寶”,泥質紅陶上黑色弧線和圓點等組成的花卉圖案,曾被考古學者認為是“華”族的圖騰。
4300年前,陶寺文化在晉中南興起,華夏民族跨入文明之門。陶寺遺址(位于襄汾縣陶寺村)是上古傳說中帝堯都城所在地。此地出土的陶寺龍盤,象征禮樂文明,繪有龍圖騰,是中原地區(qū)最早的蟠龍形象。除了龍盤,還有玉琮、玉戚、玉石鉞、石磬、土鼓……訴說著具有“王國”特征的堯都文明。
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王朝夏建立,各項社會制度逐步形成,社會生產(chǎn)力有了很大發(fā)展,階級分化日益加劇,中國進入早期國家階段。夏王朝中心區(qū)域主要在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山西南部有“夏墟”之稱。東下馮(位于今運城夏縣)夏城遺址出土了許多陶器,陶甗、灰陶繩紋鬲等展品都是代表器物。
繼夏而起的商王朝,國家體制趨于完備,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政治地理疆域更為擴大,文明程度達到青銅時代的第一個高峰。山西已發(fā)現(xiàn)的諸多商文化遺存,呈現(xiàn)了商時期多元共融的文化面貌,反映了山西在商王朝500多年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和獨特地位。
“鎮(zhèn)館之寶”龍形觥的出現(xiàn),昭示青銅時代的來臨。觥體呈角狀,前端作龍首形,昂翹露齒,瞠目張角,齜牙咧嘴。龍形觥整體造型奇特,紋飾粗獷,線條流暢、明快,特別是鼉紋(鱷魚紋)在青銅器中極為少見,由此可以推測,3000多年前黃河沿線曾經(jīng)氣候溫暖,適合鱷魚生存。
商代飲酒之風盛行,《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作長夜之飲。那件宛如蹲坐的獸形觥,是3000多年前善飲的商代人“觥籌交錯”的例證。
山西雖然不是商王朝的中心,但這里“方國”林立。商朝的西北邊界大致以今天的汾河谷地為界,考古學家在汾河谷地西側發(fā)現(xiàn)了大批晚商時期銅器,出土的銅器既有鼎、觚、爵等中原青銅器組合,也有蛇首匕等北方系青銅器。那只類似“憤怒小鳥”的青銅鸮卣,絕對堪稱“夏商蹤跡”的網(wǎng)紅,展柜前吸引了眾多觀眾拍照留念。以鸮為造型的青銅器主要流行在商代后期。這件鸮鹵形如兩鸮相背而立,不僅是實用酒器,也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鳥尊與婁睿壁畫——從逐鹿中原到民族融合
山西博物院2689米的展線,像一部精彩的歷史和藝術的連續(xù)劇,看到“晉侯鳥尊”,意味著進入了大戲的高潮——晉國霸業(yè)。
作為院徽的鳥尊,來源于第一代晉侯燮父之墓。鳥尊整體以鳳鳥回眸為主體造型,小鳥靜靜地偎依在鳳鳥背部,構成了鳥尊器蓋上的抓手。鳳鳥的尾部幻化成了象鼻,與鳳鳥的雙腳形成穩(wěn)定支撐。器物表面云紋、羽紋、雷紋、羽翎紋等各種紋飾錯落有致,不愧為青銅藝術寶庫中罕見的珍品。鳥尊蓋內(nèi)和內(nèi)腹部均鑄有銘文“晉侯乍(作)向太室寶尊彝”,意思是晉侯作此青銅器供奉于太室,表明這是晉侯宗廟祭祀時使用的一件禮器。
《論語》曰:“晉國,天下莫強焉?!?000多年前,武王克商,西周建立,分封諸侯,屏藩王室。成王時,叔虞封唐,其子燮父改唐為晉。歷代晉侯勵精圖治,開疆拓土,逐漸強盛。文侯勤王,開啟東周;文公會盟,霸業(yè)始成;悼公復霸,九合諸侯。晉國稱霸百年,鼎盛時地跨今晉、陜、豫、冀、魯?shù)葟V大地區(qū)。春秋晚期,晉室衰微,六卿專權,終致三家分晉。韓、趙、魏三晉繼起,變法圖強,稱雄戰(zhàn)國。輝煌八百年的晉與三晉,對中華文明發(fā)展進程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晉侯蘇鐘出土于晉獻侯之墓,銘文全部為鏨刻,這在西周青銅器中首見(一般青銅文字為鑄造)。銘文完整記錄了一段史實,周厲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晉侯蘇率軍參加周厲王指揮的討伐東夷的戰(zhàn)爭,獲勝后得到周王嘉獎。其所記戰(zhàn)爭可補傳世文獻之缺,對研究西周和晉國歷史極為重要。其顯赫的軍功在考古發(fā)現(xiàn)中也有所反映,晉獻侯墓地的車馬坑,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西周時期最大的車馬坑,面積足有300多平方米,共埋葬了48輛車和100多匹馬。
晉公盤被譽為“水上動物樂園”,淺腹平底,盤腹部下接三個雙膝跪坐的人形足,內(nèi)底中央飾有一對浮雕龍盤繞成圓形,盤上飾有水鳥、青蛙和游魚等圓雕動物,均可做圓周轉動,鳥嘴可以啟閉、烏龜頭可以伸縮。盤內(nèi)壁有銘文7處,每處3行,共183字,除了追憶先祖功績、敘述自身霸業(yè)之外,更珍貴的還有晉文公對即將遠嫁楚國的長女孟姬的諄諄教誨和殷殷期望。這件春秋中期雄渾多姿、工藝最為復雜的器物,目前在博物院的分館山西青銅博物館展出,是分館的鎮(zhèn)館之寶。
活靈活現(xiàn)的豬尊、奇特的青銅鳥蓋人足盉、鳥嘴自由開合的趙卿鳥尊、體態(tài)輕盈的高柄小方壺、富麗奢華的玉組佩……件件都在顯示晉國曾經(jīng)的燦爛。而青銅器虞侯政壺、楚公逆鐘、子犯鬲、鑊鼎,則分別關聯(lián)著唇亡齒寒、退避三舍、竭澤而漁、按兵不動這四個成語典故。
看到侯馬盟書,晉國權卿趙鞅聯(lián)合盟友打擊政敵的秘密被揭開了,晉國公卿不斷坐大,王室被削弱,最終導致韓、趙、魏三家聯(lián)手瓜分晉地——晉國霸業(yè)劇終。
婁睿墓壁畫是“民族熔爐”展廳的“鎮(zhèn)館之寶”?!栋榜R導引圖》繪于婁睿墓室西壁,描寫墓主人生前鞍馬游騎的場景。墓主人婁睿是北齊外戚大臣,曾跟隨神武帝高歡信都起兵,屢立戰(zhàn)功。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馬鐙,證明我國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jīng)步入了熟練運用金屬馬鐙的時期。
司馬金龍墓木板漆畫,有東晉顧愷之的畫風。西漢匈奴的胡傅銅酒樽、北魏波斯狩獵紋鎏金銀盤、北魏9位胡人雜技俑、隋代胡人吃餅騎駝俑、中西亞魚國人虞弘墓石槨等,都是多民族融合、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物。
山西地處中原腹地與塞外草原的農(nóng)牧交錯地帶,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爐。戰(zhàn)國至秦漢,長城南北,中原王朝與匈奴對峙數(shù)百年。魏晉南北朝,內(nèi)遷山西的北方各民族先后崛起,相繼稱雄。4世紀末,拓跋鮮卑建立北魏,雄踞山西,推進漢化。北魏平城、北齊晉陽是北朝“絲綢之路”東端的國際大都市,中外文化交流和商貿(mào)往來空前繁榮。其后魏分東、西,延及北齊、北周,各民族水乳交融,共同發(fā)展,催生了隋唐盛世。
粉墨與佛風——藝韻余音繞梁
中國戲曲形成于宋金,成熟于元代,持續(xù)繁榮于明清,一直延續(xù)至今天。山西自宋金雜劇院本誕生之日起,就是戲曲文化十分活躍的地方,藝術傳承經(jīng)久不衰,精美文物層出不窮,神廟戲臺星羅棋布,劇作名家燦若繁星,經(jīng)典劇目千古傳誦,被譽為“中國戲曲藝術故鄉(xiāng)”。
“戲曲故鄉(xiāng)”單元展出一組墓室磚雕,來源于金代。晉南地區(qū)的金代墓以磚雕為特色,在祖先崇拜與生死同樂的觀念影響下,人們把死者生前充滿濃郁文化生活氣息的場景都盡可能地展現(xiàn)在墓葬中。這座磚雕墓的墓室四壁的磚雕表現(xiàn)了墓主人生前所居住的南廳北堂、東西廂房的四合院式布局。墓葬中間雕有一座戲臺,戲臺上有5個表演雜劇的戲俑,真實再現(xiàn)金代雜劇演出的場景,反映出當時戲曲流行的盛況。
展陳中有漢代四個俳優(yōu)形象的銅俑鎮(zhèn),其中一個雙腿跪坐,雙手向前平伸,身子后仰,仰臉做嬉笑狀,兩頰隆起,下巴前突,表情滑稽。其余三個深目寬鼻,頭戴風帽,仰臉做嬉笑狀。今天說唱類的技藝表演最早就是源于古代的俳優(yōu),他們常以滑稽的語言逗人笑樂,后來加入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成為瓦舍勾欄的說唱藝人。
山西是佛教藝術嬗變的核心區(qū)域,以云岡曇曜五窟開鑿為始,石窟、寺院、佛塔遍布城鄉(xiāng),石刻造像、壁畫、彩塑異彩紛呈,被譽為古代藝術的寶庫?!胺痫L遺韻”展陳是從云岡石窟開始的,石刻、佛像精美生動,歷代的故事被藝術地銘刻在石頭上。那件觀音菩薩五尊像背屏立面呈弧扇形,層層疊疊的菩提樹冠形成背屏的邊緣,下部中央為博山爐,旁邊是護法獅子和力士,頂部還有龍、塔、飛天等形象。其中,造像服飾還呈現(xiàn)出薄衣貼體的特點,即所謂的“曹衣出水”藝術技法。
在山西博物院,不只是“晉國霸業(yè)”值得沉浸式流連,其他展陳單元都值得深入體味。博物院為每個專題都起了美麗的名字?!疤煜聲x商”敘述山西商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圍起了一個個大院,書寫了明清輝煌;“土木華章”告訴觀眾,此地歷來不缺“大國工匠”?!坝耥y華夏”,昭示山西人珍視比德于玉;“瓷苑藝葩”讓人看到三晉窯火曾映照表里山河?!胺綀A世界”里能見到貨幣戰(zhàn)爭;“翰墨丹青”遺風余思、被于來世。
徜徉在長長的展覽線上,品味三晉大地百萬年的人類史、五千年的文明史,仿佛是在享受一段詩意的旅行。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4.12.03 記者 胡春明 常越